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臺風從海上到陸地,受多個天氣系統(tǒng)影響,有的是它的“好幫手”,有的則是它的“終結者”。
臺風的出生,必須要有廣闊的海洋、穩(wěn)定的高海溫能量和大氣擾動。但是,這還不夠,要想不斷發(fā)展壯大,還需要諸多“助手”。
首先,要有風切變系統(tǒng)(200百帕與850百帕間的垂直切變小于10米/秒)和適宜的海溫條件(海溫大于26攝氏度)。若中途海溫突然降低,那臺風的生成計劃可就“涼涼”了。
其次,需要有季風槽內水汽系統(tǒng)的強大支持,足以使臺風不斷升級裝備來武裝自己。此外,冷空氣系統(tǒng)的加入,也可能使臺風在海上得以加強。
這些系統(tǒng)影響著臺風強度,而副熱帶高壓則是對臺風路徑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天氣系統(tǒng)。副熱帶高壓是位于副熱帶地區(qū)的暖性高壓系統(tǒng),也是夏季影響我國大陸天氣的主要系統(tǒng)之一。
一般來說,副熱帶高壓處于臺風北面,如果把臺風比作一個提線木偶,副熱帶高壓就是它頭頂上的那組線,牽引著臺風一路向西移動。
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如果海上的副熱帶高壓強而穩(wěn)定,臺風就會“乖乖聽話”,沿正常的路徑移動。但當附近的氣流處于調整、變動之時,或當多個臺風同時出現(xiàn)時,強大的臺風組團撕破副熱帶高壓的“防線”,這種情況也是可能的,由此,臺風便可以放肆一下,不按尋常路徑行進。
此外,西風帶、低緯度暖濕氣流等也會影響臺風移動路徑。
如果說,海洋是臺風的“游樂場”,那么,陸地可能就是臺風的“終結者”了。陸地地形的摩擦力作用就像一把銼刀,以強大之力消耗臺風的能量。尤其是凹凸地形或山地起伏較大的地形,對臺風氣旋結構的破壞是毀滅性的。
當然,也有一些臺風在陸地“劫后余生”,在陸地轉一圈后雖然元氣大傷,但還能逃回海洋的懷抱。這些不甘被陸地“終結”的臺風,大多經(jīng)歷了多次登陸,但是其“余威”不減,繼續(xù)發(fā)揮影響力,給多地帶來狂風暴雨。
責任編輯:吳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