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東 攝
5月8日13時49分,一道優(yōu)美的弧線劃過巴丹吉林沙漠上空,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搭載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,經過約67個小時的在軌飛行,安全返回東風著陸場。
5月8日清晨,記者跟隨地面搜索分隊前往巴丹吉林沙漠,靜候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歸來。
針對著陸區(qū)域數(shù)萬平方公里的搜索范圍,著陸場指揮部專門派出了1支空中搜索回收分隊、6支地面搜索回收分隊和4支搜索回收預備隊。
“搜索人員就位,搜索設備完畢。”11時15分,東風著陸場開始點名。
5月的巴丹吉林沙漠,正值春夏交接的季風時節(jié),大漠深處,漠風陣陣,黃沙漫卷,為搜索任務增加了難度。
“直升機分隊已起飛,前往預定區(qū)域……”12時55分,4架直升機徐徐起飛,伴著螺旋槳的轟鳴聲向沙漠深處進發(fā)。
據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(tǒng)副總設計師卞韓城介紹,針對任務特點,著陸場系統(tǒng)開展了人員裝備直升機機降、沙漠地帶簡易停機坪試降等課目訓練,使空中搜索分隊和地面搜索分隊協(xié)同搜索回收能力大大加強。
“服務艙、返回艙分離。”13時33分,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試驗船發(fā)出返回指令,再過十幾分鐘返回艙將重返地球。
“返回艙主傘打開了!”天空中,三頂紅白相間的巨型降落傘瞬間張開,在白云的襯托下,宛如朵朵蓮花嬌艷的盛開在天地之間。
13時49分,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。
一時間,空中、地面搜索回收分隊全速向著陸地點收攏,沉寂已久的大漠引擎轟鳴、塵土漫天。
記者到達著陸場現(xiàn)場,搜索回收隊員已建立操作區(qū),正在開展艙體狀態(tài)檢查、火工品保護、著陸情況測量等工作,詳實的記錄著這載入歷史的時刻。
“找到只是第一步,怎么運出去才是關鍵。”卞韓城副總設計師介紹,為解決運輸難題,他們專門組織力量新研了吊運一體的履帶式全地形車,使其具備在沙漠、戈壁、沼澤等復雜地域執(zhí)行搜索回收任務的能力。
按照計劃程序,搜索回收分隊之后將對返回艙實施轉運。
據著陸場系統(tǒng)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,“此次試驗艙的成功回收,有效檢驗了著陸場各系統(tǒng)的搜索回收能力,為執(zhí)行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的航天員搜救任務,打下了堅實基礎。”
中國空間站,東風著陸場已準備完畢。
中國航天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