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了春,幾番倒春寒過后,氣溫慢慢上升,方見春風姍姍而來。吹著、吹著,樹木干枯的枝條上,淺黃青綠、毛茸茸的新芽,漸漸開始探頭探腦左顧右盼,開枝散葉的柳樹,也披上淡綠的絲巾,一川煙柳,樹影婆娑,一派春天的氣象開始呈現(xiàn)。
看到新柳,自然會想起黃鸝?!皟蓚€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”。黃鸝與翠柳,白鷺與青天,注定是絕佳的搭檔。這一幅春日的畫圖,有聲有色,景象分明。
黃鸝是鳥綱雀形目黃鸝科黃鸝屬鳥類的通稱。通常,雄鳥黑黃相間或黑橙相間,雜有白色,雌鳥羽色不及雄鳥鮮艷。生活在我國的黃鸝屬鳥類中,黑枕黃鸝分布范圍最廣、最為常見。它幾乎通體鮮黃,羽毛光滑艷麗。紅紅的長喙近乎與頭部相等。黑色的貫眼紋,一直延伸到枕部。一雙大眼睛,黑里透紅,鑲嵌在黑色的條紋之內(nèi),眼睛周圍,有淡紅色圓圈,顯得神采奕奕。
徐志摩筆下的黃鸝是“一掠顏色飛上了樹”“像是春光、火焰/像是熱情”。黃鸝性情膽小,常躲在樹間覓食,又“像枝葉間一枚黃亮的驚嘆號”。
除了色澤,黃鸝最引人注意的是聲音。黃鸝是大自然的“歌唱家”,據(jù)說有時能模仿其他動物的叫聲,甚至小孩的哭聲。古人把它的鳴囀稱為“鶯歌”“黃簧”。南朝曾有名士最愛聽鶯鳴,春天?!皵y雙柑斗酒”去“往聽黃鸝聲”。難怪,北京有“聽鸝館”,杭州有“柳浪聞鶯”。
“池上碧苔三四點,葉底黃鸝一兩聲,日長飛絮輕”“春無蹤跡誰知,除非問取黃鸝;百囀無人能解,因風飛過薔薇”“百草香心初罥蝶,千林嫩葉始藏鶯”……在這些詩句中,人們往往只聞其聲,不見其影。黃鸝的啼聲,清麗而婉轉,古人也因此常把少女的語音,稱為“燕語鶯音”,“留連戲蝶時時舞,自在嬌鶯恰恰啼”“啞咤人家小女兒,半啼半歇隔花枝”“黃鸝顏色已可愛,舌端啞咤如嬌嬰”。
自古而今,黃鸝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吉祥鳥,古時又名黃鳥、黃鶯、鸧鹒?!爸俅褐拢依钊A,鸧鹒鳴?!迸笱蟮拇汗庀?,黃鸝在枝頭歡快地鳴叫,姑娘們手提竹筐,采摘桑葉和白蒿,欣欣然,陶陶然,樂不思蜀。這繁榮春色之后,是萬物雀躍、蓬勃的氣息。
“春日載陽,有鳴鸧鹒?!秉S鸝始鳴的仲春之月,是男女婚嫁的重要時令。羽色艷麗的黃鸝,雌雄雙宿雙飛,展翅飛翔時光彩熠熠,如舉行婚禮身著盛裝的新婚夫婦,“喈喈”和鳴之聲清脆悅耳,是婚姻和諧美滿的象征。后世的《黃鸝鳴春圖》,畫面上也多為雌雄黃鸝站在樹上和鳴。
秦漢以后,描寫黃鸝的詩句數(shù)不勝數(shù),無數(shù)騷人墨客,將其比作能歌善舞的精靈,每每不乏溢美之詞:“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”“獨憐幽草澗邊生,上有黃鸝深樹鳴”“綠陰不減來時路,添得黃鸝四五聲”“梢梢新月偃。午醉醒來晚。何物最關情,黃鸝三兩聲”……
這樣的吉祥鳥,自然入畫。以黃鸝為主紋飾的吉祥圖,有《黃鸝翠柳圖》《鶯啼燕舞圖》《飛黃騰達圖》等。宋代花鳥畫《桑枝黃鳥》,是一幅精致的典型北宋畫院作品,匠心獨運,師法自然又再現(xiàn)自然。桑樹枝頭上,葉面黃綠,一只體態(tài)姣好的黃鸝,羽毛嫩黃、灰黑相間,怡然自得地站著,正引頸品嘗著一串甜熟的桑葚。畫中用色鮮明,人贊“仿佛一首彩色的交響配樂,富于變化而又不失和諧”。
“煙紅露綠曉風香,燕舞鶯啼春日長”,黃鸝“尖利的富有召喚性和啟發(fā)性的啼叫”,總是和春連在一起。“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。”在滿目蔥蘢的柳色里,黃鶯圓潤嘹亮的鳴聲,低昂有致,富有韻律,悅耳動聽,歌唱著春天的愉悅。聲聲鶯囀中,一個濃濃春意的世界,轉眼就在我們面前立體起來。
責任編輯:宋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