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(qū)天亮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種植的小麥豐收了。(楊薇供圖)
“誰能想到去年晚種了20多天,小麥還能長這么好!”6月22日,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(qū)天亮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趙軍海手捧著飽滿的麥粒,興奮之情溢于言表。在興奮、滿足的同時,他再次領悟到,要想種好糧,科技不能少。
“今年我們種的是由中科院遺傳與發(fā)育生物學研究所徐萍工程師和張正斌研究員歷時10年培育而成的紫麥?!壁w軍海說,紫麥產量穩(wěn)定,今年他們種了5000畝,市場上每斤紫麥賣到1.9元,還供不應求。
張正斌研究員(右)和趙軍海看著飽滿的麥粒非常開心。(楊薇供圖)
除了紫麥,欒城區(qū)天亮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還種植著優(yōu)質強筋麥。社員楊會慶這幾天也是笑逐顏開,他今年種植了206畝優(yōu)質強筋麥,小麥總產量達22萬多斤。強筋麥不愁銷路,每斤價格還比普通小麥高0.1元至0.15元,預計每斤賣到1.5元?!敖衲晔莻€實實在在的豐收年?!睏顣c高興地說。
在趙軍海的“增收經”中,科學管護和現代化的農機具更是功不可沒。在地方黨委和政府部門的大力倡導下,這幾年合作社一直堅持職業(yè)農民科學種田,目前合作社已有30多人取得了新型職業(yè)農民培訓證書。因為秋汛,2021年小麥播種比常年晚了20多天,在農業(yè)部門和張正斌研究員的建議下,他們增加了播種量,在關鍵時期又對小麥進行科學管護和葉面肥噴灑,確保了小麥豐產。另外,合作社新購進的收割機割麥速度快,幾乎找不到掉落的麥粒,保證了顆粒歸倉。
站在地頭,趙軍海喜滋滋地算起了今年的麥收“賬單”:“今年平均畝產比去年略有提高,最少達到1000斤。除去土地流轉費以及買農藥、化肥、種子等成本,再加上國家給的飛防、農藥等補貼,強筋麥一畝純收入400多元,紫麥一畝純收入600多元?!?/p>
趙軍海說,他算得比較保守,收益可能會更高一些。因為合作社還辦起了紫麥加工廠,每斤紫麥粉賣到8元。省時省力,收入還不錯,社員們的種糧熱情也高了。為此,今年合作社創(chuàng)辦了農業(yè)創(chuàng)新驛站,和專家們一起研究紫麥新品種,推廣紫麥種植,讓農民增收,為填滿國家糧倉貢獻自己的力量。趙軍海信心滿滿地表示,今年合作社還要擴大紫麥和強筋麥的種植面積,帶領村民們一起增收致富。
記者從石家莊市農業(yè)農村局獲悉,作為產糧大市,石家莊始終堅持把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抓緊抓好,堅決防止耕地“非糧化”,大力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(zhàn)略。目前石家莊市430.3萬畝小麥收割完畢,豐收已成定局。石家莊市欒城區(qū)天亮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的小麥豐收就是落實這一戰(zhàn)略的生動實踐。
責任編輯:陳紅霞 孫燕 梁秀莉
總平臺審核編輯:耿晨